(原文日期:2012年)
也许是遗传的基因吧,妈妈说我从小都很善良,同情弱者。记得我上高中的时候,有一天放学的路上,在街边发现了一只已经死去的猫咪,我硬是拉着好友一起把可怜的猫咪埋葬了,而且还不由自主的留下了眼泪。
随着岁月的流逝,走入社会的我仍没有丢失善良的本性,而把社会上的真、善、美融入了我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的镜头之中,挥洒在字里行间。08年5.12大地震的时候,我正在单位撰写当天的稿件,突然间觉的办公桌在摇晃,直觉告诉我,地震了,我抓起背包就冲到楼下的院子,赶紧给老妈打了个电话,通报了平安,然后到我同事们打电话的时候就都打不通了,那个时候才知道地震来了这么可怕。后来回到家,电视上就一直在播放汶川地震的消息,看到了一幅幅惨烈的场面,深深的刺痛了我的心。那个时候我真的很想去帮助那些需要照顾的灾民,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奉献自己的爱心,但是不知道应该去找谁,一个人的力量真是不知道往哪里使。后来,我通过百度贴吧认识了何娟姐,知道了原来在我们铜川,在自己的身边还有这么多的爱心人士,从那个时候就找到了组织,参加了铜川民间的公益组织活动。
5.12地震的那段时间,何娟姐帮我联系一个正在四川绵阳支援灾区的志愿者,我和老妈在家里整理了一个麻袋的衣服,当时是在老区住着呢,我们还用床单包裹着这些衣服寄到了那边,当我后来收到他们收到衣服的消息的时候,感觉自己心里很踏实,有一种释怀的感觉。
后来我们这些志愿者相继在北市区苏宁商场门前、华天商业广场举行过一些公益活动,认识了全国各地的一些其他公益人士。就这样一年又一年,不知不觉铜川的公益人士就越来越多,大家都成为了不分彼此的朋友。这些善良的朋友来自不同的岗位,从事着不同的行业,但是他们都有着一颗善良的心,聚集在一起奏鸣的是一首“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就会充满阳光”的乐章。
我所从事的记者职业,大多都奔波在农村、社区、工矿企业,也遇到了许多生活困难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跟何娟姐也见到很多本地的困难儿童,但是他们的脸上都充满着笑容,这笑容使我感觉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感觉到他们在困境中搏击的勇气。他们不仅仅需要的关注,而更需要的是来自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帮助。
随着自己不断的长大、成熟,我发现自己很脆弱,每当采访时看到生活在困难中的人,还有每次参加朋友的婚礼、看到一些感伤的场景,我的眼眶就湿湿的,好像总是要把自己融入到那个环境中。在那个环境中,我不知道这种脆弱对一个男子汉来说是不是有些尴尬,而这种脆弱和善良是否有着内在的关系。在参加过多次社会公益活动后,我渐渐的明白了一些道理,这种脆弱是一种感性的升华,是情与景共鸣的碰撞,是人性本能的释放。而这种脆弱更是一种激励,激励着我去感知社会,奉献自我。也许正是这种脆弱和善良的共性点使我们这个志愿者团队成员都走在了一起,而共同的性格特征又汇集了我们。
N+1志愿者队伍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由过去的十几人发展到了一百多人,也得到了有关方面的认可,被正式命名为铜川N+1慈善志愿服务队。在成立大会上,当市慈善协会会长曹玉过将一面印着“铜川N+1慈善志愿服务队”队旗授予我们时,欣慰、激动在我心中尤然而生。
人常说,善行无形,如水滋万物,日照乾坤,志愿者用他们的情和爱,传承美德,促进和谐,奉献社会,共同谱写着我们这个时代“大爱无疆”的雄浑乐章。
作者 耀州区广播电视台 记者 唐亮
版权所有© 润驰 By B.R.CHENG
2014.07
陕ICP备08003478号